今天是 2018年06月30日 星期六

站内搜索

更多>>互动平台

更多>>商务之窗

民意调查

您对洛阳商务工作的满意度?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信息公开  >>  法规文件法规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

发布时间:2016-12-13 10:47:52   浏览次数:1989次

河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河南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的通知

豫政 〔2016〕70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河南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

                                                                                                                               2016年11月11日

河南省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专项行动方案(2016—2018年)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重点。根据《河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为加快推进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扩大有效供给、提高质量效率作为主攻方向,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相结合,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坚持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结合,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专业化与融合化相结合,加快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以满足需求为导向、以融合发展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以产业园区为基地,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增强服务供给体系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扩大服务业发展规模,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建设现代服务业强省。

  力争到2018年,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现代服务业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服务业质量、效率大幅提升,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年均增长10%左右,服务业占GDP(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从业人员占比达到33%左右。服务业供给结构明显优化,主导产业增速高于服务业2个百分点以上,新兴产业规模快速壮大,传统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区域服务能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郑州国家级服务中心地位初步确立,规模超20亿元的服务业园区达到50个左右,服务业供给水平全面提升,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提高。

  二、突出结构优化,构建服务供给新体系

  以满足需求为导向,通过消费转型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主导产业,着力培育科技服务、商务服务、会展服务、服务外包、居民家庭服务等新兴产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房地产等传统产业。

  (一)壮大主导产业。

  1.现代物流。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物流体系,强化郑州国际物流中心地位,推动物流园区建设和专业物流发展,促进物流与制造、商贸联动,增强物流支撑服务能力。力争2018年全省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700亿元。

  ——实施国际多式联运工程。建设国际化物流基地和国内集疏分拨中心,完善郑州航空港陆空联运体系,提升郑州—卢森堡“双枢纽”支撑能力,建成航空快件公共分拨中心、进口冷链食品批发交易中心等项目。力争2018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超过60万吨。推进中欧班列(郑州)“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国家示范工程建设,建成汽车整车、粮食进口口岸,完善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功能,拓展东欧、北欧、日韩等境外集疏网络,提升连接沿海港口的“五定”(定点、定线、定车次、定时、定价)班列开行水平。(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民航办、郑州铁路局、省交通运输厅、郑州海关、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省机场集团公司、郑州国际陆港公司)

  ——实施智慧物流建设工程。推进智慧物流园区、信息平台、云仓储和智能分拣配送设施建设,建成一批跨境电商、车联网、库联网等物流交易平台,建设省级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推广无车承运人模式,建设产业集聚区公共外仓,开展统一采购、动产质押、供应链金融等增值服务。到2018年,建成20个智慧物流园区和5个全国性专业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邮政管理局)

  ——实施特色物流提升工程。以航空、冷链、快递、保税等领域为重点,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物流集群和龙头企业。扩大国际航空物流集散和中转业务规模,建设全国性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和生鲜食品、药品、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发展一批跨境电商仓储物流中心和电商快递产业园,建成6000个快递终端投送网点,建设20家基地型综合性农产品物流园区和30家基地型特色农产品物流园区。力争培育国家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40家,4A级以上物流企业70家。(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农业厅、邮政管理局)

  2.现代金融。壮大金融主体,强化金融集聚,增强金融创新和服务能力,扩大融资规模,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力争2018年全省金融业增加值超过2300亿元。

  ——壮大“金融豫军”。推动中原银行、中原证券、中原农业保险、中原信托、中原资产、中原股权交易中心等地方金融主体发展,争取设立民营银行、中原寿险公司、中原再担保公司、中原小额再贷款公司、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推进中原证券、郑州银行和洛阳银行A股上市,全面完成县级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争取实现村镇银行县域全覆盖。(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

  ——建设郑东新区金融集聚核心功能区。推动龙湖金融中心建设,建设要素市场交易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商品期货交易与定价中心,新引进金融机构10家,金融机构总数突破300家,培育1—3家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金融龙头机构和要素交易平台。(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

  ——推进金融改革创新。落实普惠金融有关政策,创新小微企业信贷模式,建设兰考县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支持开展飞机、大型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制定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发展相关政策,加强离岸金融、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等产品和服务创新。申请在郑州设立人民币重点发行库,举办中原金融产品服务博览会。(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商务厅、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

  ——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郑州商品交易所向综合性衍生品交易所转型,扩大企业股票和债券融资规模,设立一批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完善河南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健全保险资金投资对接交流机制,规范发展中原股权交易中心。(责任单位:省政府金融办、省财政厅、发展改革委、人行郑州中心支行、河南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

  3.信息服务。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强化应用普及,完善基础设施,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渗透融合能力。

  ——实施电子商务推进计划。加快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实施电子商务产业融合、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跨境电子商务提升、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电子商务集聚发展等五项工程,研究制定跨境电商技术规则和技术性贸易措施,推进郑州、洛阳等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安阳国家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建设,培育壮大我省优秀和特色电子商务平台。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6万亿元,其中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培育省级以上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150家、省级跨境电子商务示范园区100家,新建省级以上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市)30个左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实施“互联网+”行动。重点在协同制造、高效物流、现代农业、创业创新等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进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建设,建成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云平台、政府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和河南省政府数据服务网,制定物联网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试点省,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农业厅、通信管理局、住房城乡建设厅)

  4.文化旅游。加快全域旅游、乡村旅游和智慧旅游发展,壮大数字传媒、创意设计、现代演艺、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规模,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力争到2018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800亿元;旅游接待人数超过7.2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7600亿元。

  ——实施精品景区建设工程。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推进南太行、伏牛山、大别山、沿黄河等跨区域生态风景道、无障碍旅游区建设,支持郑州、济源、栾川等10个省辖市、县(市、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增3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责任单位: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

  ——实施乡村旅游倍增计划。积极开展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乡村旅游示范村、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创建工作,争取到2018年,建成20个乡村旅游示范县、40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0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超过1.5亿人次。推进272个国家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连线连片开发,开展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创建一批贫困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责任单位:省旅游局、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扶贫办)

  ——实施旅游公共服务提升工程。推进郑州、洛阳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建设,开展智慧景区和智慧企业试点,争取全省所有4A级以上景区和智慧乡村旅游试点单位基本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建设自驾营地、指引标识、应急救援等配套设施,完成旅游厕所建设管理专项行动目标任务。(责任单位:省旅游局、交通运输厅、发展改革委)

  ——实施文化产业“双十”工程。推动开封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郑州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园等建设,积极开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培育规模超百亿元的文化产业园区1—3家,超20亿元的5家。(责任单位:省文改办、文化厅)

  ——实施“文化+”行动。推动文化与旅游、制造、农业、科技、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省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培育5家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融合型骨干企业,打造1—2家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列的新型媒体集团,扩大少林武术、焦作太极等国际品牌影响力。(责任单位:省文改办、发展改革委、文化厅、旅游局、工业和信息化委、农业厅、科技厅、体育局、新闻出版广电局)

  ——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以中原文化和豫派原创为重点,在影视、出版、动漫、演艺等领域创作开发10—15部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培育一批知名演艺品牌和文化名家大师,鼓励组建演艺院线等行业联盟。(责任单位:省文改办、文化厅、新闻出版广电局)

  5.健康养老。统筹推进基本和非基本健康服务发展,建立健全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质量,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发展。

  ——积极发展健康服务。以医疗卫生保健、健康管理、健康养生、体育健身等领域为重点,提供多样化健康服务供给。加大市、县级医院和紧缺型医院建设力度,引进一批国内外龙头医疗机构,打造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和高端医疗集聚区,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推动第三方专业体检中心、健康咨询服务中心和远程医疗中心建设。建设一批健康旅游、康复护理、保健养生等大健康产业基地。完善全省中医药服务体系,打造张仲景等中医品牌,争取建设全国中医区域诊疗中心,推进河南省中医数据中心建设,创建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拓展体育健身服务,新建一批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登山健身步道和户外休闲体育设施,建设安阳林州、郑州上街航空体育基地,组织开展体育竞赛表演。(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发展改革委、体育局)

  ——大力发展养老服务。重点推动养老服务试点、养老服务设施和示范园区建设,建立完善以居家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以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洛阳、漯河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推进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改革、养老服务和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医养结合试点、智慧养老试点示范。引进社会力量建设一批规模化、连锁化养老机构,推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养老健康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到2018年,全省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3张,社区养老、老年人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覆盖80%以上城市社区、70%以上的乡镇和5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设20个以上的养老健康产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省民政厅、发展改革委、卫生计生委)

  (二)培育新兴产业。

  1.科技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延展科技服务链条,积极发展与制造业联系紧密的研发设计、检验检测、节能环保等服务,提升科技服务专业化水平。

  ——提升研发设计服务能力。全面推进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开展郑州、洛阳、焦作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实施支撑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方案,建设郑州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郑州国家知识产权创意产业试点园区、国家及省级专利导航产业发展实验区,建成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国家专利审查协作河南中心、中国郑州(创意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项目。培育知识产权服务品牌机构和知识产权分析评议服务示范创建机构。实施大中型企业省级研发机构全覆盖工程,建成一批国家工程和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产业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责任单位: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建设检验检测服务网络。推进国家质检中心郑州综合检测基地和新乡、许昌等市检验检测基地建设,力争建成50个国家质检中心和检测重点实验室。支持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技术机构组建技术合作联盟,培育一批检验检测认证龙头企业。加强口岸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质监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发展节能环保服务。重点在能源行业、产业集聚区、城市公共环境领域,开展专业化、社会化环保服务。支持重点用能单位和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培育一批年营业额超亿元的专业节能服务企业。建设低碳经济与节能减排发展研究中心和实验室。开展以旧换再(再制造产品)试点。落实新能源汽车碳配额管理制度。(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环保厅、财政厅、工业和信息化委)

  2.商务服务。重点发展人力资源、广告和法律咨询服务,提升商务服务能力。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积极发展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成中国中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加强国家中原广告产业园建设和运营,支持有条件的省辖市建设省级广告产业园,培育一批具有国家一级资质的广告龙头企业。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加强各省辖市公证信息管理平台建设。(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工商局、司法厅)

  3.会展服务。推进郑州国际会展名城建设,积极承接国际性、全国性展会。做精做强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常设性会展,培育一批综合性龙头展会和专业品牌展会。编制我省会展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会展业从业单位信用档案和违法违规单位信息披露制度,支持申报商务部重点支持展会项目。加快郑州航空港区绿地会展城等核心展馆基础设施建设。(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4.服务外包。推进郑州国家服务外包城市和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园区建设,认定一批服务外包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支持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企业进口设备享受保税监管优惠政策,依托国家863中部软件园、郑州金水科教园、惠普(洛阳)国际软件人才及产业基地等平台拓展服务外包业务,加快上海服务外包交易促进中心郑州、洛阳分中心建设。支持开封、新乡等地开展服务外包业务。扩大软件开发、应用服务、系统工程承包等服务外包业务规模,鼓励金融机构外包非核心业务。(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科技厅、省政府金融办)

  5.居民和家庭服务。重点开展家政服务、社区照料、家庭配送等服务,全面提升服务品质和消费满意度。推动家庭服务业公益性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开展“全国千户百强家庭服务企业”创建活动,培育一批全国知名家庭服务品牌,建设一批家庭服务培训示范基地。实施家政服务员、养老护理员等家庭服务从业人员专项培训。(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商务厅)

  (三)提升传统产业。

  1.商贸流通。抓好省级内贸流通体制改革试点,推进商务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建设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建成一批全国性、区域性商品交易市场。支持传统商业线上线下互动,鼓励向主题型、体验式、智慧化商业中心转型,培育50家省级品牌消费集群。积极推进“粮安工程”仓储智能化和粮食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发展主题酒店、客栈民宿、快餐团餐等新型业态,建设一批特色明显、业态丰富的风味美食街区,开展住宿餐饮“名企”“名店”创建工作。(责任单位:省商务厅、发展改革委、粮食局)

  2.房地产。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需求,化解房地产库存,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制度,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提高住房保障水平。发展文化旅游地产、健康养老地产等新业态。壮大房地产服务业,扩大规划设计、营销策划、装修装潢、物业管理等服务规模,规范发展房地产经纪、房地产估价、房地产咨询等中介服务。(责任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突出创新驱动,培育服务供给新动能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推动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新产业发展,将创新渗透到服务供给各领域、各环节,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一)强化创新能力建设。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技术创新网络,加强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文化产业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鼓励服务业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团队建设,做大做强一批科技服务企业和机构。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建立由骨干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组成的技术研发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鼓励高校设立服务业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相关学科,培养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博人才。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社会实验室、企业孵化器等新型孵化载体,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家、首席技术专家和工人创客团队。(责任单位: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

  (二)培育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发展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创客经济、跨界经济、分享经济等新型服务模式。推动供应链物流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物流集成服务商转变,扩大第三方、第四方物流业务规模。培育一批互联网金融龙头企业,支持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深度合作。鼓励发展风情小镇、房车露营、精品民宿等旅游休闲消费新业态。推广“电子商务平台+社区智能便利店+集成网络终端”社区商业模式,打造一刻钟便民服务圈。推动住宿餐饮业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酒店、有机餐饮、中央厨房、农家乐等新型服务模式。(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政府金融办、省旅游局、商务厅)

  (三)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智能化。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和设备在服务领域普及应用,丰富基于移动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和虚拟/增强现实的服务产品,开展交通物流、商贸流通、网络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培育一批智慧型健康医疗、养老、旅游、教育示范企业和项目。引进和培育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在交通物流和农业粮食领域开展大数据创新示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粮食局)

  (四)提升服务业绿色发展水平。推行服务企业资源利用全过程管理,开展高耗能、高耗水服务业节能节水改造,鼓励使用新能源材料和节能产品设备,推动服务设施用地集约利用。鼓励交通物流、商贸流通等行业采用低能耗低排放运输工具,推广集装单元化技术和甩挂运输、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组织模式。(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厅、商务厅)

  (五)加强服务业质量和品牌建设。实施质量提升和品牌发展战略,鼓励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省长质量奖和河南省名牌产品,培育打造一批服务类驰(著)名商标名牌、中华老字号和示范企业。推进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建立完善服务业重点行业和新兴领域标准体系,积极申请开展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建立服务质量统计监测与顾客满意度评价体系,开展金融、旅游、电信等领域服务质量满意度调查。(责任单位:省质监局、工商局、商务厅、旅游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四、突出跨界融合,扩展服务供给新领域

  以融合发展为目标,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农业紧密结合,做到全产业、全价值、全循环融合发展。

  (一)促进服务向制造渗透。实施生产制造环节效能提升和柔性化改造,支持服务企业与制造企业联合,打造“服务+制造”“平台+模块”的网络化协同生产服务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工业电子商务、工业云计算、工业大数据等融合平台。推动工业设计创新,建设一批工业设计中心和示范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和工业产品生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定期举办工业设计大赛。深入开展“豫货通天下”等服务对接、产品对接和信息交流活动,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互动发展。(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二)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推动制造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开展服务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积极开展故障诊断、远程咨询、呼叫中心、专业维修、在线商店、位置服务等新型服务。在钢铁、有色等原材料行业推广“多品种、小批量、准时化”定制服务生产方式,推动服装、家电、家具等消费品行业实施大规模定制生产,培育10家左右规模化个性定制示范企业和一批精准化定制服务示范项目。支持一批模式创新、特色突出、带动性强的服务型制造项目,开发面向智能制造关键环节的高端工业软件,增强信息技术咨询、方案设计等服务能力。支持大型装备企业承接国际重大工程项目,由工程承包向标准技术输出、信息系统集成、交钥匙工程、系统解决方案等方向发展。重点在工程机械、输变电装备、家用电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开展在线监测、云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等制造业服务化转型试点示范。(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商务厅、发展改革委)

  (三)加快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围绕种养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体系,鼓励农业共营制、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农业创客空间、休闲农业等融合模式创新。引导平台型企业与农产品优势特色产区合作,推行线上线下农产品流通模式,开展生鲜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电子商务试点。支持发展功能复合型农业,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一批农业生态观光园和市民农园。开展农业大数据、物联网应用示范,建立农业生产全程监测管理网络体系,加快建设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建成一批“互联网+精准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基地。(责任单位:省农业厅、科技厅、商务厅、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

  五、突出优化布局,拓展服务供给新空间

  依托各地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打造与城镇体系相适应的不同层级服务中心,优化区域功能分工和空间布局,形成梯次推进、协调互促的服务供给格局。

  (一)郑州国家级服务中心。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打造国际物流和商贸中心、中西部地区金融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区域文化中心和医疗中心,全面增强国内辐射力、国内外资源整合力,在全省率先建立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

  (二)中心城市区域服务中心。依托中心城市,完善服务功能,增强集聚和辐射效应。支持洛阳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信息服务、科技研发、健康养老等产业,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和区域性生产服务基地。支持开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健康养老等产业,强化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定位,打造与郑州紧密衔接的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区。支持工业基础较好的城市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构建与主导产业配套的生产服务体系。支持省际交界城市发挥区位优势,重点布局和发展现代物流、商贸流通等产业,加快建设一批省际区域性物流中心和新型交易市场。支持传统农区城市加快发展农产品流通、农业服务等产业,建设一批区域性农副产品交易中心。(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商务厅等相关部门)

  (三)中小城市专业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县城集聚产业、服务周边、带动农村的重要作用,促进与区域中心城市产业协调与对接,建设制造业配套协作服务中心和专业物流中心,主动承接中心城市服务需求溢出,培育发展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中心。鼓励省直管县(市)创新县域服务业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服务周边区域的现代服务业基地。(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等相关部门)

  (四)服务业特色小镇。重点选择具有较好产业基础或区位条件的小城镇,突出主导产业,强化集聚融合,彰显传统文化,打造特色风貌和优美环境,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培育一批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美丽宜居的休闲旅游、文化创意、信息科技、创新创业、商贸物流等特色小镇。(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财政厅)

  六、突出开放带动,打造服务供给新优势

  推进服务领域双向开放,深度融入全球服务分工体系,全方位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优化和提升服务供给结构和层次。

  (一)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依托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开放平台,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地区总部和区域性研发、物流、销售、结算、后台服务中心及采购培训基地,提升服务业国际化水平。重点面向境外和沿海先进地区,强化“贸易+投资”“技术+产品”“产品+服务”等招商方式,加大引技引智力度,吸引战略投资者和行业龙头企业来豫发展。推动豫商、豫籍人才和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二)拓展服务业开放领域。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建立海关监管、检验检疫、退税、跨境支付、物流快递等支撑体系,建设跨境电商平台和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开展平行进口汽车等试点,支持在试验区内注册的符合条件的中外合资旅行社从事除台湾地区以外的出境旅游业务,积极引进外资医院开展高端医疗服务。推行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简化外资企业准入程序,推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善“一次性申报、全程式互认”大通关机制,营造国际化、法治化、市场化的营商环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郑州海关、省工商局、河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三)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支持中欧班列(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等品牌化发展,建设出口产品海外仓,开辟加密中欧班列(郑州)至卢森堡、汉堡等线路,构建联通全球的物流大通道。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及国内主要经济区建立商贸物流、旅游等合作联盟。加快文化走出去,力争建成6个省级文化出口基地,培育10家国际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1—3个影响力强的国际文化交易平台。(责任单位:省商务厅、旅游局、文化厅、郑州铁路局)

  七、突出载体建设,增强服务供给新支撑

  以产业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服务业“两区”(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和专业园区,加快领军企业培育和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服务业集聚区。

  (一)提升服务业“两区”发展水平。提升商务中心区生产服务功能,推动特色商业区特色化、专业化、集群化发展,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以引聚金融服务、科技研发、商务中介等机构为重点,培育80栋税收超千万元商务楼宇。以挖掘特色、培育新业态、新模式为重点,打造30条文化体验、特色商业、休闲旅游精品街区。到2018年,服务业“两区”增加值、从业人员占全省服务业的比重均达到8%左右,培育形成10个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服务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二)规划建设服务业专业园区。在区域性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区及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建设和改造提升一批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科技、文化创意、服务外包、养老健康、专业交易市场等服务业专业园区,建立部门联动推进机制,加强园区统筹规划和管理,加快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项目入驻和产业集群发展。到2018年,形成200个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的服务业专业园区。(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厅、商务厅、工业和信息化委、科技厅、文化厅、民政厅)

  (三)培育“双百”服务业领军企业。开展省服务业百强企业和百户成长型企业创建工作,发展一批以品牌为龙头、资本为纽带,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现代服务业企业集团。引导中小微服务业企业专注核心业务,提高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加快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中小微企业融资、技术、人才等服务,培育形成一批充满创新活力的企业集群。(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财政厅)

  (四)滚动实施千个服务业重点项目。以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信息服务、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领域为重点,每年滚动实施1000个投资超亿元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建立完善服务业项目库,定期谋划、筛选和储备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发展前景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加大对重点服务业项目的支持力度。开展服务业领域重点项目服务督导,推行领导分包、项目台账、进度季报等制度,实行全过程、全方位跟踪服务,确保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加快建设、按期达产增效。(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八、组织实施

  (一)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要充分发挥省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加强对本方案实施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要强化责任落实,针对五个主导产业,建立省级领导分包、主管部门主抓的推进机制,分行业制定实施细则和配套政策措施,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要明确工作任务,加强上下联动,统筹推进本地方案实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二)健全服务业统计体系。做好服务业单位名录库更新维护工作,健全服务业行业分类标准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全行业的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建立健全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服务业“两区”、服务业领军企业等统计制度和定期发布制度,改进小微服务企业抽样调查和派生服务数据采集。加强服务业运行监测,提高服务业统计分析的全面性、精确性和及时性。(责任单位: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省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委、商务厅、旅游局、民政厅、卫生计生委、省政府金融办)

Copyright ?2011-2015 版权所有:54321365bet
技术支持:恒凯科技
地址:洛阳市人民政府党政办公大楼8楼
        联系电话:0379-63935692 63935693

豫ICP备11023507号